财新传媒
2014年06月06日 20:44

中国经济:“刺激”二字莫轻言

在中国政府正在治理2009年天量信贷的当口,对于“刺激”二字,很是警惕。政府认为,刺激不但不能解决长期问题,还会留下“后遗症”,最终解决问题得通过改革,使增速变缓的中国经济,能在长时间内回到正轨。

 

因此,当上个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用“微刺激”二字,来形容政府一系列“打鸡血”措施时,显得分外不寻常。现在的主要担心是,下滑的房地产市场,会将经济增长拉至官方目标“大约7.5%...

阅读全文>>
2014年06月05日 16:40

IPO重启:制度安排后再出发

 

20131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向注册制过渡的路线图。同日,证监会宣布,停顿一年多的IPO将再次重启。但今年一月的这次重启远谈不上成功。IPO发行中出现的“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资金”(即平常所说的“三高”),一个也没有解决。不仅如此,这次重启中推出的老股转让,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并在奥赛康事件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就网下配售而言,我武生物凸显了其漏洞。...

阅读全文>>
2014年05月30日 20:22

房地产:“黄金时代”已结束

房地产:“黄金时代”已结束

终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

 

中国的房价,好象不受“引力规则”的制约,只知道一个劲儿地往上涨。在谈论此问题”多年之后,“地王”们开始唱衰了。继近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将楼市比喻成“将撞冰山的泰坦尼克号”后,526日,中国最大的开发商万科的总裁郁亮宣称:中国房地产行业轻松赚钱的黄金时代已经终结。不过,与潘石屹的悲观相比,郁亮认为,楼市下半场对企业能力的考验会更加全面,优秀企业并不会缺...

阅读全文>>
2014年05月28日 01:06

地方债嬗变 信用评级是关键

 

521日,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允许上海、北京和广东等10省市,进行地方债直接发行的改革试点。从2009年财政部代发代还地方政府债券,到2011年试点地区自行发债、中央代还,再到如今试点地区实行债券自发自还,至最后出现最终意义上的“市政债”,地方债券制度改革的路线图,已经基本明确。

 

在试点办法发布之前,对于地方债的改革,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派观点认为,立即取消...

阅读全文>>
2014年05月24日 08:58

“市政债券”重现:给地方融资开正路

 

 

521日,财政部公布了地方债券方案的细节,允许上海、北京和广东等10个较为发达的地方直接发行债券,这是二十多年来头一次。虽然在过去在一个小型的试点方案里,很少的几个城市和省被允许发行债券,但在实际操作中,是中央政府以自己的名义代地方政府发行。因此,此次市政债券的新方案,被认为是一个比较重大的根本性改变。

 

进行改变的主要原因在于,尽管有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债券的禁令,但是山一样的地方债,还是...

阅读全文>>
2014年05月23日 06:10

影子银行在中国:“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

  每次,当监管者治理了一种形式的影子银行,另一种形式的影子银行,就会从石头缝里蹦出来

 

靖江市,离上海仅几个小时的车程。长江造船厂正在为加拿大船公司Seaspan生产21个巨大的集装箱船。一幅巨大的广告牌上写道:我们的愿景,成为中国最好的造船厂。

 

无可否认,长江造船厂现在是中国最赚钱的造船厂,光去年一年,它就挣了30亿元(4.81亿美元)。但利润中只有约三分之二来自于主业造船,剩下的来自于...

阅读全文>>
2014年05月14日 06:29

新国九条夯实资本市场制度基础  

 

5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为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中国的资本市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二十多年后,中国的资本市场仍然不太成熟,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并且新问题层出不穷。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大概有三:一是IPO发行环节在多大程度上进行审查?二是如何实现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两个债券市场的互通和统一?三是...

阅读全文>>
2014年05月11日 10:55

地方债务、影子银行和房地产泡沫 — 难以为继的发展方式

地方债务、影子银行和房地产泡沫 — 难以为继的发展方式

 

攫取土地和堆积债务的地方政府融资方式,已经无法再实施。

 

 

“潮白新城”的居民太明白“住楼”这个词的意思了——将农民赶出他们的土地,逐出他们的家园,让他们住进没有电梯的新住宅。这是一种人为的城镇化。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迫不急待地攫取弥足珍贵的土地。事实上,潮白新城是是由六个村庄转化而来的,现在成了贫民窟:荒凉、闭塞,垃圾满地。在一面水泥墙上,用雪白的大字禁止村民抗议。如,在政府信访...

阅读全文>>
2014年04月29日 09:38

正是危机,塑造了现代金融

 

金融不仅会产生危机,更重要的是,金融本身也为危机所塑造。可以说,某种意义上,正是历史上的金融危机,产生了现代金融体系。对此加以总结,可为金融监管提供借鉴和经验。

 

人类迄今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八成人会选择自己熟悉的技术,如印刷术或电之类。但通常情况下,大家不会想到一个跟以上二者同样重要的发明:金融合同。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意识中,金融合同是肮脏的,普遍不为人们所喜爱。但在人类超过7000年...

阅读全文>>
2014年03月30日 10:37

中国经济“十大怪”

就2014329日《经济学人》上列举的中国经济“十大怪”,好友 @货币兴趣者 做了解答。太精彩了!还有二个问题,还得请教他。

 

1.中国是宠大的经济体(GDP总体量全球第二),但它并非一个富裕的国家(人均GDP全球第80位,位于巴西、墨西哥和博兹瓦纳之后)。

 

第一个问题没啥好解释,就是发展程度还不够,但人多。

 

2.在过去五年的四年时间内,净出口对中国的出口型经济没有什么贡献。 ...

阅读全文>>
2014年03月29日 17:22

中国经济:初看脆弱,实则让人欣喜

  有些财经记者,就象是能预兆暴风雨的海燕。当他们所在地方的金融业乌云密布、雷声隐隐的时候,他们就两眼放光。而我们作为《经济学人》记者的职业生涯却不同,不断地从陷入麻烦的地方撤退:2007年,离开深陷危机的英国,前往当时尚处于繁荣期的印度。在印度陷入悲伤,满是对于滞胀的惊恐时,先行离开。这是我们休假前,最后一周报道中国经济:中国经济依旧不错,尽管空气质量不那么好。

 

这个月,中国的公司债市场迎...

阅读全文>>
2014年03月27日 09:49

外汇管理体制:向新加坡学习

  对于中国外汇管理政策的变化,新加坡一直很留神。作为亚洲主要金融中心之一,这个城市国家希望从人民币国际化中受益。但是,是否新加坡的外汇管理体制,能给提供借鉴意义呢?

 

经济巨人中国现在正在试验新汇率政策:允许人民币每日在中间价的上下限制范围内进行波动,而这个上下限制范围由央行在每天早晨制定。3 17日,波动范围已经从1% 加宽至2%

 

人民币很快就扩大了其随机的波动范围。在319日和...

阅读全文>>
2014年03月25日 09:11

二次泡沫之忧:中国房价再一次下跌

二次泡沫之忧:中国房价再一次下跌

泡沫会被刺破二次吗?从2009年末,全球舆论开始关注中国的房地产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内蒙古新兴城市鄂尔多斯——现在这是座“空城”。2010年春,中国政府扩大房地产调控,延伸到二三套房购买和按揭贷款。一年后,按照一个受到广泛关注指数的说法,9个主要城市的房价终于开始下降了。《华尔街日报》在20116月宣布:“中国巨大的地产泡沫可能正被刺破”。

 

本周,这份报纸再次宣布:“中国地产繁荣时代已结束,迹象非常...

阅读全文>>
2014年03月20日 11:57

IPO注册制需要怎样的司法保障

 钢履职证监会主席至今整一年。这一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变革年,IPO重启、新三板扩容、优先股办法制定等等,而其中的改革“牛鼻子”无疑就是注册制,将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搭建起整体框架。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将实行注册制,这是不会改变的大方向。但在实际过程中,注册制的实行是步履蹒跚,与新股定价和老股转让等不相干的问题纠集在一起。注册制的实行需要全面的制度建设,本文从司法保障方面进行探讨。

...

阅读全文>>
2014年03月17日 16:26

中国银行业:解除管制进行时

 “我们的银行挣钱太容易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部分大银行存在垄断。”前总理温家宝二年前说。他进一步说道,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让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

 

考虑到政府对银行牢牢的控制,看起来这种改革不会在近期发生。在中国,银行业面临严格监管:政府控制存款利率,而所有银行存款享受国家的隐形担保。中国最大(也是全球最大)的几家银行,都是国有的。

 

以习近平为首的新政府,下定决...

阅读全文>>
2014年03月17日 13:04

中国经济:通膨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了?

中国经济:通膨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了?

  中国的经济过冷了吗?不久之前,如果谁提出这个问题,许多人会嗤之以鼻。中国闻名全球的是:节节攀升的房地产价格、不断涌入的热钱,以及金融系统巨大锅炉里冒出的蒸气。按照中国央行的说法,广义信贷存量,在2013年底超过了GDP180%;而按照评级机构惠誉的说法,如果采取更宽泛的统计口径,超过215%

 

但是,房价的上升趋势已经变缓,出口变弱,而影子银行正逐渐让位于传统借贷。分析家预计,2014年前二个月的工业...

阅读全文>>
2014年03月14日 08:57

“超日债”违约倒逼债市制度建设

由于没有债券违约先例,中国的债券市场没有明确的规则进行相应的制度性安排。债券由于有其特殊性,国际上已经有完善的债券受托人制度来维持债券持有人的整体利益。但在中国,债券持有人还不知道怎么维权,在此次超日债违约事件中出现了明显的“滥诉”。超日债事件,无疑“倒逼”相应债券规则的完善,为日后可能的债券违约提供一个范例。

 

    201434日晚间,ST超日发布了一则石破天惊的公告:“11超日债”本期利...

阅读全文>>
2014年03月07日 12:02

超日债违约:中国债市走向成熟的标志

超日债违约:中国债市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的首次国内债券违约,标志着一个成熟的市场出现。

中国面临“贝尔斯登”时刻?美银美林的分析师认为是这样的,因为央行在1997年接管债券市场之后,出现了首次债券违约。2014年34日,一家财务陷入麻烦的太阳能供应商——超日太阳能科技公司公告:因公司缺少现金,无法全额支付即将到期的一笔债券利息。

 

有人担心此事件会引进连锁反应,从而导致流动性紧张,但这种担心并无道理。毕竟,中国太阳能产业深陷泥潭...

阅读全文>>
2014年03月06日 08:26

地方债:填补财政鸿沟

漂亮的基础设施体现了地方政府进行公共建设的业绩,但地方政府也由此负债甚多,哪家最多呢?

 

中国的省级政府,通常被称为“地方政府”,但这种说法并不恰当。比如,广东有1.05亿人口,GDP总值超过一万亿。而全球只有11个国家(包括中国)的人口达到这个数目,15个国家达到这个经济量。

 

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的地方债规模。国家审计署在2013年底披露,在去年年中,地方债的规模达到10.9万亿人民币(...

阅读全文>>
2014年03月01日 17:34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大银行受到攻击

互联网金融能颠覆中国的银行系统吗?这种想法初看起来很可笑。毕竟,中国有多家排名全球前列的大银行。此外,中国的金融业受到严格监管,使得进行“破坏性创新”很难。但是,这些“歌利亚”们(注:指银行。歌利亚是被大卫杀死的巨人,见《圣经》)正在受到互联网货币基金的攻击。这些货币基金提供的利率,比受到监管的传统银行存款高15

 

中国对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使得资金源源不断涌入影子银行产品—如“信托”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