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互联网金融能颠覆中国的银行系统吗?这种想法初看起来很可笑。毕竟,中国有多家排名全球前列的大银行。此外,中国的金融业受到严格监管,使得进行“破坏性创新”很难。但是,这些“歌利亚”们(注:指银行。歌利亚是被大卫杀死的巨人,见《圣经》)正在受到互联网货币基金的攻击。这些货币基金提供的利率,比受到监管的传统银行存款高15

 

中国对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使得资金源源不断涌入影子银行产品—如“信托”公司提供的产品—以寻求高收益。而互联网公司提供的货币基金,由于有庞大的现有客户群,将口子撕得更大。

 

电商公司阿里巴巴以余额宝引领了潮流。余额宝允许客户将其在第三方支付系统支付宝账户里的资金进行投资。尽管余额宝在去年7月才推出,已经吸纳了大约4000亿元(650亿美元)的资金。在线搜索公司百度和在线电游公司腾讯也加入了这场争夺战。

 

一些人认为,互联网公司对银行构成了长期威胁,削弱了政府对金融业的管控,他们吵吵嚷嚷地要对这些“金融新贵” 加强监管。尽管监管者还没有明确表态,观察家从一名国有电视台金融编辑最近对此的抨击中,看到了要进行整顿的迹象:这名编辑将互联网金融公司称作“吸血鬼”和“寄生虫”。

 

这些在线货币基金确实伤害了银行。比如说,它们吸走了资金:一月份,银行存款减少了一万亿。 BarclaysMay Yan的观察:互联网公司将吸引的资金,以高利率借给面临流动性短缺的银行。

 

那么,这种情况会造成对金融业的“颠覆”吗?可能会,但May Yan认为不会。虽然发展得很快,但就所占银行存款总额的份额而言,互联网公司现在还是小字辈。据瑞银测算,即使存款的十分之一流至互联网货币基金(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假设),仅会将银行的净利率拉低0.1%。但是,如果这些“金融新贵”大到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的监管者不可能坐视不管,因为它们一贯谨慎。

 

译自:《经济学人》 201431

话题:



0

推荐

柯荆民

柯荆民

304篇文章 18天前更新

北京昌民律师事务所主任。柯荆民先生执业二十多年,曾担任中债登法律顾问近十年。承办过大量疑难复杂案件。近年来,热心于热点和公益案件。曾主编《金融法律实务》、与人合著《企业与债券投资》,并在《财新》、《金融时报》、《中国债券》、《中国风险投资》和《当代金融家》等报刊发表有多篇文章。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