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2014年3月29日《经济学人》上列举的中国经济“十大怪”,好友 @货币兴趣者 做了解答。太精彩了!还有二个问题,还得请教他。
1.中国是宠大的经济体(GDP总体量全球第二),但它并非一个富裕的国家(人均GDP全球第80位,位于巴西、墨西哥和博兹瓦纳之后)。
第一个问题没啥好解释,就是发展程度还不够,但人多。
2.在过去五年的四年时间内,净出口对中国的“出口型”经济没有什么贡献。
3.中国的家庭消费是全球最低的(2012年占GDP的36%),但是消费增加率是全球最高的(名义值为12.7%)。
关于中国的消费问题,我可以这么解读:1.中国有许多隐性消费没有计入,如之前政府的“三公”消费,却计入政府购买;个人用公司的资源开公车、吃公款等,却计入了投资等。2.通过各种补贴的方式加大了出口,用外需替代了内需,同时由于获得的外币没有换回商品,而是以现金或金融资产持有。3.缺乏社会保障,不敢消费 。4.税收负担重,国民创造的产值,很大一部分被政府征走,民众在收入分配中占比较低,相当部分消费转化为政府购买。5.高储蓄,通过金融机构借给企业,然后通过高投资形成资本,这是好事 。
4.中国有历史上最高的投资率(在2012年为48%),但中国的工人运用的资本较少,在2011年按购买力平均数为5,8000美元,而世界平均值为8,2000美元。
第四个关于高投资,低资本的问题,只能说明相对于总资本存量,中国目前的人均资本存量还较低,尽管高增长,但是基数较低,尚需时日积累资本。关于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我是不同意的,经济增长的本质是生产能力的提升,而关键在于资本总量的提升,消费只是为了形成经济的闭环和投资的可持续存在,是结果 。
5.中国信贷上升,但通膨很低。通常情况下,快速的信贷会导致高通膨,而高通膨会降低国家竞争力,并带来贸易赤字。
银行信贷会创造货币,这个没错,但是会不会通胀受很多因素影响。而且,定义通胀的指标很多,同一时期的不同指标也会大相径庭。比如GDP缩减指数、CPI、PPI、RPI等等。最常见的是CPI,主要反映日常消费品,而覆盖范围最广的是GDP缩减指数,涵盖几乎所有当期的生产消费,但是对股市和存量资产不能反映 。
这就有一个问题了:对于不同的商品,生产的弹性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普通的消费品生产弹性较大,物价上涨对其冲击小;而生产周期的房产、大型机械设备,生产周期长,生产弹性小,容易价格上涨。因此,货币高速增长时,生产弹性大的消费品价格上涨慢,而弹性小的价格上涨快,存量资产和股市上涨更快 。
6.中国同时面临“过度储蓄”和“过度消费”问题。中国的储蓄率超过了GDP的50%。国内信贷额达到了GDP的180%。
7.银行对个人储蓄支付了人为的低利率,但这不但没有减少储蓄,反而增加了。
第六第七个问题:中国高增长来源于高投资。从宏观看,投资的资金无非来源于两者,国内储蓄或者从国外借入。而后者,最终还是来自于其他国家的储蓄。我国的高储蓄既支持了自己的资本快速积累,也支持了美国这样的国家资本增长。高储蓄这个问题是多方面的,前分析过了。
其他方面,也有风俗习惯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东亚地区受中国文化影响,普遍高储蓄,但是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地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受益于国内高储蓄的好处,因此这个不是坏事。多少国家想提高储蓄率来增加投资,进而积累资本,从而提高经济的增速求都求不来呢。所以我一直很支持林毅夫教授的投资论。
8.大多数央行放开了存款利率,而中国不是。大多数央行力求维持银行间利率平稳,中国不是。所以,中国的银行遭遇到流动性危机。
第八个问题好奇怪,央行怎么会不希望银行间市场平稳呢?貌似银行间市场的资金状况周期性波动是银行自己造成的吧。银行自己大搞同业代付、买入返售等这样的同业业务,还搞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在银行间市场大量借入资金,过度投放表外信贷,借短贷长,资金能不紧张吗?央行只是偶尔教训一下这些银行而已~
9.中国的农民工住在拥挤的宿舍里,而许多房屋是空的。房主将房屋当作保值升值手段,而不是租金的来源。
第九个问题我只能说是贫富差距太大,富人的投资渠道窄以及中国人偏好实物资产造成的~
10.过于充足的(比如房屋)的迹象意味着熊市,因为它意味着“过剩”;而稀缺的迹象意味着牛市,因为“不足”为投资带动的增长预留了空间。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