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昨天下午,就“钱荒”、利率自由化和金融市场改革,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

一、21世纪记者:您认为央行背后的决策逻辑是什么?究竟这是一系列的配合债市监管风暴、外汇流入管理、银监会清理表外资产等的金融市场去杠杆行为,抑或只是一次因为对流动性预估不足造成的监管失位?

答:央行的决策逻辑是让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管理,不能再通过同业业务为房地产和地方平台融资,是一种以积极方式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行为。就国际而言,根据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FSA)的报告,2008年金融危机的祸首是“影子银行”。国际上现在正在做清算“影子银行”的工作。就国内而言,这跟前段时间债券监管风暴和银监会清理表外资产的政策目标是一脉相承的。具体的做法是以市场手段“倒逼”金融机构去杠杆,让它们自行承担玩“短债长用”这种危险游戏的后果。但是,金融机构以前的做法有一定的惯性,就象一群被惯坏的孩子,现在妈妈突然严厉了,要求它们戒除类似于吸鸦片的恶习,这群孩子出现了不适应的症状,具体表现形式为“钱荒”。

 

二、21世纪记者:尽管央行已经持续传递出维稳的信号,但在您看来,央行下半年是否还会继续维持紧缩的货币政策?Shibor未来是否会维持在5%-6%,还是仍将飙升突破10%

 答:我认为央行下半年不可能通过降息、降准等操作大规模地放流动性。但是,央行也采取比较温和的方法让Shibor维持在5%-6%的水平。也就是说,央行会在不放水和维持正常经营的流动性之间求得平衡,这就要求决策者有相当的智慧。具体说,央行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及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工具组合,对流动性进行调节,但不会以降息、降准方式进行大规模放水。

三、21世纪记者:中国金融交易史上有没有与这次危机类似的情况?世界其他主要国家是否发生过类似情况?政府和金融机构当时是如何应对的?

答:中国金融史上还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国外我也不记得哪一个是有可比性的,因为这是挤4万亿留下的泡沫,国际上还没有过先例。

但是,美国和欧洲最近的经历对中国应该有借鉴作用。美国在最近二年,主要是去杠杆,进行得很成功,当然最终解决债务问题靠的是经济增长。而欧洲由于一体化没有解决,正在进行痛苦而漫长的去杠杆。对中国金融改革而言,未来五年是关键的五年,就金融行业而言,主要是去杠杆,清算影子银行。

 

四、21世纪记者:在您看来,这次银行间钱荒是一次普通的流动性危机,还是一场金融危机的前奏?对金融机构和对实体经济会造成什么影响?

答:只是一次比较特别的流动性危机。可以起警醒作用,要求金融机构更加重视流动性管理,因为央行不会再无原则地救市,就就要求金融机构寻找非标资产之外的盈利模式,不能再以“倒钱”的方式赢利。从现在看,短期内,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长期看,由于整顿同业业务,可以“倒逼”资金从金融领域进入实体经济,为实质经济“输血”,避免在金融系统内部“空转”。这无疑会对实体经济的长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21世纪记者:您认为造成这次危机的根源是哪些原因?有什么办法可以平抑危机的发生?

 答:很难说这是一次危机,不如说这是利率自由化的一次前奏。因为央行表明了市场化解决货币市场的问题,让货币市场自行形成利率,即使忍受暂时的痛苦,也不会凡事都干涉。钱荒产生的一个原因,是央行的这种作法,跟金融机构以前的预期有点不太一样。以前是一旦金融机构流动性一旦出现问题,就无原则地放水。形成钱荒的原因:一是这种做法的改变,金融机构还不太适应,有点慌乱。二是四大行没有很好地承担责任,配合央行的政策放流动性,而是一味追求商业利益。有二种方法可以避免此种情况发生:一是央行要在事前以各种方式积极地传递自己的政策主张;二是四大行、国开行和邮储银行等大行要担负起责任,配合央行的货币政策。

 

话题:



0

推荐

柯荆民

柯荆民

306篇文章 1天前更新

北京昌民律师事务所主任。柯荆民先生执业二十多年,曾担任中债登法律顾问近十年。承办过大量疑难复杂案件。近年来,热心于热点和公益案件。曾主编《金融法律实务》、与人合著《企业与债券投资》,并在《财新》、《金融时报》、《中国债券》、《中国风险投资》和《当代金融家》等报刊发表有多篇文章。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