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话说,“无巧不成书”,但有时巧得甚至让人怀疑它的真实性。中国政府今年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为“7%左右”,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好象响应国家的号召,在今年前二个季度刚好达到这个数字。这引起了一些猜疑。
第一季度的数据,貌似有让人怀疑之处。工业产出的增长为金融危机谷底以来最弱;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也萎靡不振。中国官方公布的第一季度真正经济增长率(即扣除通货膨胀率后的经济增长率)为年7%,但名义经济增长率仅为5.8%。为了让真实的经济增长率达到这个数字,唯一的方法是:让GDP 平减指数(此指数用作衡量通货膨胀之用)为-1.1%。这意味着经济正陷入全面通缩。但考虑到同时间消费指数上升超过1%,全面通缩会让人大惑不解。按Capital Economics 的Chang Liu 和 Mark Williams观点,如果GDP 平减指数更精准一些,第一季度的真实增长率应该还要低一到二个百分点。
第二季度的数据更具有可信度。名义增长率强劲反弹,达到7.1%。这意味着在此情况下GDP 平减指数为0.1%,看起来与上升的消费价格和下降的生产价格更为相符。但对数据进行的以下修改并没有做出解释:国家统计局将2014年第二季度的季度增长率从2% 减为1.9%。这样,通过降低比较的基数,无疑会让今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更好看些。但此种修改造成的影响微不足道:可能仅有几个百分之一点的差距。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第二季度增长的原因比第一季度更好理解。虽然投资在持续放缓,但服务业的增长却在加速:在第二季度,工业产出增加了5.9%(年化率),与第一季度的6.4%相比,是下降的。相反,服务业从第一季度的7.9%,上升至8.9%。这很有说服力,因为在中国的GDP中,服务业比工业占有更大的比重。
但这种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很难说有持久性,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近来突飞猛进的股票市场造成的。在此情况下,金融机构迅速发展。随着股票价格开始跳水,这种服务业的提升,可能在近几周内会拖经济的后腿。股票市场的繁荣虽然短暂,但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来自中国统计学家的杜撰。
译自:《经济学人》2015年7月18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