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早上起来,往窗外望去,窗口已经堆满了白雪。

 

离吃早饭还有一段时间,我拿出小说《林海雪原》,随手翻了起来。

 

之所以大老远的还带着这本书,是因为我现在所在的亚布力,就是这本小说的发生地之一。当时,在牡丹江周围,东至绥芬河,西至亚布洛尼,南至镜泊湖、北至土城子的广大地区,少剑波带领的特种部队——小分队与许家父子、马希山、座山雕、李德林、谢文东等多股土匪周旋。亚布洛尼就是亚布力,马希山所在的匪巢大锅盔山现在就是新体委滑雪场。

 

在当年故事的发生地,边读小说边滑雪,别有一番意境。

 

小说是根据1946年剿匪的历史写成的。小说的作者曲波就是少剑波的原型。作者的经历,本身就让人很佩服:战争年代能够带领特种部队清剿土匪;战争结束后,能够参加经济建设,最后一直做到铁道部的副局长;还能够写作,将这段历史写出来,所谓“下马能文,上马能武”。我曾经在外资地产商工作过三年时间,其间走遍了齐鲁大地,作为我个人而言,这是最传奇的一段经历,我本来想把这段经历以小说的形式写出来的,试写了几章,没有写下去。

 

曲波开始写《林海雪原》时也是这样的。他写了第一稿后,觉得太平铺直叙,感情也没有表达出来。后来他就一直琢磨,强烈的感情像岩浆一样在心里翻滚、沸腾,终于在19552月到19568月,用一年半的时间喷涌而出,完成了小说。

 

对于这种基于经历的小说,我一直很喜欢。一想到小说,大家就想到小说技巧,意识流、象征什么的,弄得很复杂。其实,如果有好的经历,把这段真实经历写出来,稍加以润饰,就可以成为好的小说,甚至伟大的小说。前者有王强的《圈子圈套》,王强本身是一个外企高管,理工科出身,之前并没有舞文弄墨的经验,但有强烈的动机写出来,然后本身他受过很好的教育,家里也有氛围,然后就一口气写了三本。这类小说,其实与报告文学很相似。后者,伟大的小说当然是指《红楼梦》,我想,曹雪芹如果不是出身贵族并且有过贵族的生活和社交圈,是写不出贾府的建筑、美食和人情的。

 

就国外而言, 小说也是基于生活。如去年美国的畅销小说《远山恋人》,讲了许多野外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正是基于美国人喜欢野外生活这个现实。现在正在上演的电影《南极恋人》,情节就是模仿这部小说,不过将背景搬到了更加壮阔的南极:壮丽的南极风光、野外生存知识、中国综合国力强大后的南极科考以及国人追求财富都到了南极这些看点,让这部电影燃起了国人对遥远南极的想象和向往……

 

有人认为,作家,就是炫耀各种前现代后现代叙述技巧,甚至认为,叙述是万能的,可以违反逻辑和常识,因为纸上想说什么,远比现实方便。但这只是小说的一面,在经历和叙述方面,我一直认为经历,远比叙述重要。

 

当然,叙述也是小说要解决的问题。《林海雪原》叙述方式,采用的传统中国话本小说的形式,继承了《三国演义》、《水浒》和《荡寇志》的传统。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水浒》三打祝家庄的影子。

 

小说里写了平定奶头山、威虎山和大锅盔山三股土匪的经过。平定三个山头,因势利导,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对付奶头山,就是出奇不意地攻破天险;而对座山雕所盘踞的威虎山,采用的杨子荣打入智取的方法,其传奇色彩,甚至演绎成了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对付大锅盔山,采用的是“调虎离山”的计策,先是捣毁土匪的巢穴,然后是在运动中逐渐消灭在外面流窜的敌人。

 

小分队每次战斗前的部署,以及对敌情的分析,跟我前段时间看的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简单地说,这套书就是《唐朝那些事》、《汉朝那些事》、《清朝那些事》和《民国那些事》的组合,毛泽东很喜欢这套书,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即致电李克农,请购《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二部),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小分队在野外,是“山林通”,所以有不少野外生存的经验,比如遇到暴风雪吹来,一定要往山上或树上跑,而不是凭本能往山下跑,否则会被埋住:

 

山林遇险的常识,冬天遇上穿山风,千万别在山洼避风,那样就会被搬来的雪山埋在沟里。遇上它就要赶快登高峰,抱大树,因为高峰上的雪只有被吹走,不会被积来,因此不会被埋掉;抱大树就不会被刮去。

 

可以说,《林海雪原》里具有的野外生存知识,绝对不亚于《远方恋人》和《南极之恋》。对付冻伤,书里是这要描述的:

 

脚冻伤后,不能烤也不能烫,必须用雪搓,这就像我们吃冻梨一样,买回来,必须放在凉水里,才能把冰缓出来,要把冻梨放在热水里烫,非烫烂了不可。

 

另外,小说也介绍了不少滑雪经验,如果看现在平昌奥运会的雪地二项,一边滑雪一边打枪,就可以体会到当时小分队当时战斗的情景。

 

从某种意义上,《林海雪原》是兵法、野外生存和滑雪的完美结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某种意义上,曲波就是他那个时代的英雄,王强是改革年代的英雄。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将英雄的传说写下来,让一代又一代人传唱。

 

东北所在的纬度,使小分队像北欧的特种部队,典型的标志是都披着白色的掩护战袍。我最近看过一部芬兰在二战前抗击苏军的电影,也是披的这种白色的长袍,作为雪地时的伪装。而当时采用滑雪来对付土匪的马队,绝对是创新,因为在树林里,滑雪绝对比骑马快,树枝会挡住马的眼睛。用书里的话说:

 

“雪深绊马腿,树密碰马头”,“树枝扫人脸,灌木打马眼”,骑兵在森林地带不如滑雪队,骑兵到了大森林是不管用的。不如滑雪板,轻便灵巧,有空不就钻,下山比火山还快。

 

所以少剑波的上级王团长马上表扬:

 

你们在林海雪原,掌握了滑行技术,这在军事上是一大创举。

 

现在的人们,当他们在雪乡的秃头山上嬉戏时往下冲的时候,是否会想到,当年就是36人的特种部队,滑雪冲向土匪的老巢?

 

茫茫的林海,皑皑的雪原,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话题:



0

推荐

柯荆民

柯荆民

304篇文章 18天前更新

北京昌民律师事务所主任。柯荆民先生执业二十多年,曾担任中债登法律顾问近十年。承办过大量疑难复杂案件。近年来,热心于热点和公益案件。曾主编《金融法律实务》、与人合著《企业与债券投资》,并在《财新》、《金融时报》、《中国债券》、《中国风险投资》和《当代金融家》等报刊发表有多篇文章。

文章